读路易斯大学MBA花了28万,这份必修课闭坑门道必须收藏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5-11 13:27:32 分享
(课程实况)战略管理课根本不是电视剧里演的那种高大上案例讨论,我们用的教材比砖头还厚。最要命的是每节课前要读50页全英文材料,上课还要用SWOT模型现场分析公司财报。上周有个做餐饮的老板同学,硬是把海底捞的翻台率算成了麦当劳的,全班憋笑憋到内伤。
(学习技巧)财务分析课简直是文科生的噩梦!教授第一节课就放话:"不会用Excel做杜邦分析的,建议现在退课"。后来我们几个学渣抱团取暖,发现学校官网有个宝藏——在"学术资源-商科工具包"里藏着现成的财务模板,连折旧计算都能自动生成。
(“防坑”重点)市场营销实战课最坑的是小组作业。我们组5个人来自4个时区,开个腾讯会议像联合国开会。后来学聪明了,每次作业都选快消品行业——参考案例多,数据好找。千万别选小众领域,上次有个组做殡葬服务营销方案,查资料查得差点抑郁。
(独家发现)必修课里藏着个隐形福利:运营管理课的教授是沃尔玛前高管,他办公室挂着块"随时咨询"的牌子。我厚着脸皮去了三次,说一千,道一万一次他直接帮我牵线了本地连锁超市的实习机会。记住,教学大纲上没写的东西往往最值钱!
(注意事项)说一千,道一万给三个救命建议:1. 开学前恶补Excel数据透视表 2. 组队要找不同行业的队友 3. 看到课程代码带"ACCT"的课,提前找助教要往届试题。去年有人不知道这个,考管理会计时带着计算器进场,结果考题全是理论分析...
路易斯大学MBA校友爆料:答辩现场最常被问的5个问题
1. “你的研究为什么选这个方向?和工作有啥关联?”
这几乎是必问题!老师想确认你的研究不是“拍脑袋”决定的。有位做零售行业研究的校友说,他答辩时被追问:“你之前做供应链的,为啥突然研究消费者行为?”他的经验是:一定要把选题和实际工作挂钩。比如,可以回答:“我在工作中发现某类客户投诉率高,想通过研究找到优化服务的方案。”说白了,老师就想知道你的研究“有用”,不是纯理论。
2. “数据样本怎么选的?有没有考虑其他影响原因?”
搞数据分析的同学注意了,老师特别喜欢抠细节。比如有人研究“线上营销对销量的影响”,结果被问:“你只分析了夏季数据,冬季的促销策略不同,会不会影响结论?”这时候千万别慌,老老实实说明局限,再加一句:“后续会扩大样本量继续跟踪。”老师反而会觉得你踏实。
3. “如果你的方案落地,公司管理层可能反对,你怎么办?”
这个问题考的是“实操思维”。有位校友的论文提议“削减传统广告预算,转投新媒体”,老师直接怼他:“老板要是觉得风险太大,你怎么说服?”他的答案是:“先选一个区域试点,用三个月数据证明效果。”后来答辩组老师点头说:“这还算能落地。”所以回答这类问题,重点不是方案多完美,而是怎么一步步实现。
4. “论文里提到的XX理论,你怎么理解它的局限性?”
别以为照搬课本上的理论就能过关。比如用“波特五力模型”分析行业竞争,老师可能会问:“现在很多行业边界模糊,用这个模型分析直播电商合适吗?”这时候得结合实际情况“吐槽”理论。比如承认模型更适合同质化市场,而新兴行业需要结合其他方法。老师反而会觉得你有独立思考。
5. “如果重做一次研究,你会改进哪部分?”
这题几乎是“送分题”,但很多人答不好。有个同学我就直接说“我觉得已经很完善了”,结果被扣分。正确姿势是“主动找茬”。比如:“当时访谈人数不够,下次会扩大访谈范围”,或者“数据分析工具用了基础版,下次想试试高阶模型”。哪怕是小问题,只要表现出反思态度,老师一般不会为难。
亲情提示一句:答辩时如果遇到没准备的问题,先说“这个问题我确实考虑得不够”,再试着从已有研究里找线索。老师们见过太多学生,比起“完美答案”,他们更想看到真实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诚意。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