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北方高等商学院mba > 报考常识

北方高商MBA必选三门课,“上岸人”个人觉得“躲雷”秘诀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5-11 14:47:23 分享

我:"北方高等商学院的MBA到底值不值得读?听说必修课特别难搞?"作为去年刚毕业的"“老江湖”",今天就给大家掰扯掰扯他们家的核心课程设置,顺便分享几个实用“躲雷”经验。

先说句实在话,北方高商的MBA确实有两把刷子。他们最出名的三堂必修课堪称"铁三角":战略管理实务、商业数据建模、组织行为案例课。特别是那个商业数据建模,去年我们班有三分之一的人挂在这门课,连考三次的都有。不过别慌,记住这三个诀窍:第一学期千万别选晚上八点的网课,第二要抱紧做财务出身的同学大腿,第三提前两个月开始整理往届真题——这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教训。

说到费用问题,很多人以为20万的学费就是全部开销。实际上,光是案例课的资料打印费,一年下来就得小两千。更别说那些动不动就要求实地调研的作业,去年我们小组为了做本地商圈分析,打车费就花了八百多。不过校方确实厚道,图书馆的免费咖啡机算是救了无数熬夜写报告的命。

现在说重点:有三类人真不适合报这个项目。一是工作经常加班的996党,他们课程安排雷打不动每周四晚上必须到校;二是数学底子薄弱的文科生,数据建模课真能让你脱层皮;三是想混文凭的,他们独创的"双盲答辩"制度可不是摆设。去年有个老哥论文查重率超了0.3%,直接延毕半年。

对了给个忠告:要是打算今年报读,千万盯紧他们官网的选课系统。去年开放选课那天,战略管理实务的王教授班5分钟就爆满,好多动作慢的只能去其他教授的班,结果期末平均分直接差出8分。这事儿我们私下都说是"选对教授,成功一半"。

2024年北方高商MBA必选三门课,过来人总结避坑指南

北方高商MBA申请条件详解,这些隐性门槛要注意

想申请北方高商的MBA项目?光盯着官网列出的学历、成绩这些硬指标可不够。今天咱们就唠点实在的,说说那些招生老师不会明着写出来,但实际会影响录取结果的“隐藏细节”。

一、硬性条件别踩坑 基础门槛要扎实

学历和成绩:本科起步是基本,但别以为“非985/211没戏”。学校更看重的是成绩单里的“成长轨迹”。比如你大一成绩一般,但大三大四专业课分数明显提升,这反而能体现你的学习能力和上进心。

工作经验:官网上写“3年以上优先”,但实际录取中,工作内容的含金量比年限更重要。比如同样3年工作经验,参与过项目统筹、带过小团队的人,比单纯重复执行工作的申请者更有优势。如果是创业经历,哪怕公司规模小,能说清楚商业模式和实际成果,反而可能成为加分项。

语言成绩:雅思6.5、托福90是明线,但有个不成文的规矩——单项分数别瘸腿。特别是口语分数,面试时一开口就能见真章。去年有个申请者总分7分,但口语只有5.5,面试时表达吃力,直接被放到候补名单了。

二、材料准备有门道 这些细节别疏忽

推荐信:找大公司高管写当然好,但关键是推荐人得真了解你。曾经有申请者让董事长写推荐信,结果内容全是套话,反而比不上直属上司写的具体案例。一个小技巧:提前给推荐人准备3-4个你的工作案例,让对方有的放矢。

个人陈述:千万别写成简历扩写版!重点要突出为什么选这个项目,以及你能给同学带来什么。比如提到参加过校友分享会,具体说哪个教授的哪句话启发了你,这比空喊“贵校师资雄厚”实在多了。

简历排版:很多人忽略的细节——时间顺序要倒叙!把的工作经历放最前面,项目成果用数据量化。千万别用“参与”“协助”这类模糊词汇,直接写“主导完成XX项目,3个月内增长用户30%”。

三、面试环节藏“学问” 这些套路早知道

着装讲究:商务休闲装最保险,但小心“精致过头”。去年有个女生穿全套香奈儿套装,戴着明显logo的珠宝,反而让面试官觉得距离感。记住一句话:要像已经在这里读书的人

案例分析:现场给商业案例别慌,重点考察逻辑框架。有个实用方法——先说“我会从行业背景、企业痛点、解决方案三步分析”,让考官看到你的结构化思维。哪怕结论不完美,思路清晰就能加分。

压力测试:遇到追问别较劲。曾有面试官连续五次反问“你确定吗?”其实是在观察抗压能力。这时候可以笑着说:“可能我刚才表达不够准确,我的意思是...”既化解尴尬,又展现应变力。

四、隐形筛选规则 这些真相要知道

校友推荐权重高:内部人士透露,通过校友内推的申请材料会单独标记。不是说一定要找关系,但如果有机会参加线下招生会,主动加几个在读学生的微信,后续咨询些备考经验,说不定能有意外收获。

跨行业背景受青睐:这两年录取数据有个趋势——同批录取者尽量覆盖不同行业。如果你是传统制造行业出身,反而比扎堆的金融、互联网从业者更有优势。准备材料时可以强调“多样性视角对商科学习的重要性”。

地域平衡潜规则:北方高商有意识地控制生源地分布。比如华东地区申请者扎堆,同等条件下,来自西北、东北的申请者可能更占优势。这不是地域歧视,而是学校想要保持生源的多样性。

亲情提示大家,材料提交后别干等着。每隔两周用礼貌的邮件跟进进度,标题可以写“补充材料申请”——比如更新了某个职业证书,考出了更高的语言成绩。这既能刷存在感,又不会显得太刻意。北方高商的录取委员会每天看上百份申请,那些主动展示诚意的申请者,往往更容易被记住。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