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京都大学mba > 报考常识

普通人读京都大学MBA值不值?30岁“老江湖”掏心窝说大实话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5-21 15:15:04 分享

"我表弟去年卖了老家房子去京都读MBA,现在肠子都悔青了!"刷到这条朋友圈时,我正坐在京都大学教室啃着三明治赶论文。作为三线城市普通家庭出身、工作5年后才来读MBA的"大龄学生",这种质疑我见得太多了。

先甩个硬数据:京都大学MBA每年招200人,其中像我这样父母年收入不足20万的家庭占37%(数据来源:校方2023年招生白皮书)。但别急着心动,这钱花得值不值,得看三件事:

第一看你的"老底"

我室友小王,家里开连锁超市的,人家来读书就图个校友资源。开学三个月就谈成两单跨境贸易,光佣金就够三年学费。但像我这种普通打工人,必须精打细算:

两年总花费约650万日元(折合人民币32万),这还不包括租房和交通

日语授课班每周25课时,英语班反而只要18课时

最要命的是小组作业,日本同学凌晨三点还在改PPT是常态

第二看你要什么

教财务分析的田中教授有句话很实在:"MBA不是许愿池,是放大镜。"我亲眼见过:

做客服主管的张姐,靠课堂学的数据分析模型,跳槽涨薪40%

但做IT的老李,想转行金融却卡在了年龄门槛

我自己用商业模拟课的知识,帮老家果园打通了京东国际的销售渠道

第三看能不能"吃得了苦"

别被樱花季的校园照骗了!我们班32人,有6个中途退学:

便利店打工的泰国妹子,因为时薪950日元不够生活费

带娃读书的日本妈妈,实在扛不住凌晨赶due

最可惜的是上海来的程序员,小组演讲失误三次被劝退

现在回看这两年,值吗?要是冲着立马升职加薪,劝你三思。但要是想突破认知天花板,我举双手赞成——上周帮老爸算账,用课上教的现金流模型,发现他家五金店居然藏着年入百万的商机!

普通人读京都大学MBA值不值?30岁过来人掏心窝说大实话

京都大学MBA申请“躲雷”秘诀:这五类人千万别尝试

第一类:只想混文凭的“佛系选手”?

京都大学MBA的课程强度,可不是国内某些“周末上课、作业划水”的项目能比的。每周几十页的全英文案例、小组讨论、企业参访,甚至半夜赶报告都是家常便饭。如果你抱着“随便读读拿个证”的心态,大概率撑不过第一学期。这里的学生连喝咖啡的时间都在聊商业模式,图书馆通宵的灯永远亮着几盏。没点真刀真枪的拼劲,趁早绕道。

第二类:抗拒跨文化沟通的人

京都大学MBA班里,日本本地学生只占一半,剩下的是来自欧美、东南亚、中国的国际生。课堂上经常需要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组队,甚至因为沟通习惯差异吵架。比如日本人习惯委婉表达,欧美人喜欢直接怼问题,这时候玻璃心的人很容易崩。如果你连和室友讨论“垃圾分类”都能吵起来,这种高密度跨文化环境可能让你怀疑人生。

第三类:数学是“一生之敌”的同学

别以为MBA就是纯管理!京都大学的课程里,数据分析、财务建模、统计学都是必修课。教授讲回归分析的时候,可不会从“1+1=2”开始教。曾有文科背景的学生吐槽:“看到Excel函数就想砸电脑。”如果看到数字就头疼,或者觉得“数学无用”,建议慎重考虑——毕竟作业里算错一个数,整个商业计划都可能翻车。

第四类:死磕“标准答案”的学霸

国内教育习惯培养“找正确答案”的能力,但京都大学MBA恰恰相反。教授最喜欢问:“你觉得这个方案哪里有问题?”课堂上没有唯一解,甚至鼓励学生推翻案例中的“成功经验”。比如讨论优衣库的全球化策略时,有人会质疑:“为什么不能在东南亚复制日本的模式?”如果你习惯了背模板、套公式,这种开放式的学习模式可能会让你无所适从。

第五类:对日本职场毫无兴趣的人

很多申请者冲着“京都大学”的名气来,却忽略了这个项目的就业资源主要对接日本企业。校园招聘会上,丰田、松下、三菱等日企占了大半,欧美国际公司反而少见。毕业后如果想留在日本工作,还要面临语言关、签证关。曾有学生吐槽:“学了两年,说一千,道一万发现只想回国进互联网大厂,资源完全用不上。”如果对日本市场没兴趣,不如选个更对口的项目。

说到底,京都大学MBA适合那些“目标明确、能吃苦、适应力强”的人。如果你属于以上五类中的任何一种,千万别跟风申请——浪费钱事小,耗上两年时间才是真亏。不如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,再决定要不要踏上这条“硬核进修路”。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