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马斯特里赫特大学mba > 报考常识

花30万读马大MBA值不值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4-09 13:55:28 分享

不少朋友问我,"听说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MBA要30万?这钱花得到底值不值?"作为去年刚毕业的校友,今天就跟研友们儿掏心窝子聊聊真实情况。

首先得说课程安排确实硬核。我们那届60%课程要小组作业,每周雷打不动40页英文文献阅读。有个做建材生意的同学,前三个月瘦了8斤,但他说,"比应酬客户管用,现在看财务报表眼都不花了。"

费用方面,官方标价28.8万,加上往返机票和生活费,确实要准备35万左右。不过学校有个隐藏福利——可以申请企业合作项目抵扣部分学费。我们班有个医疗器械公司的副总,带着公司真实案例做课题,对了省了6万学费。

说到含金量,最直观的是校友资源。我们这届128人,40%是外企中层,30%自己开公司。上个月刚成立的校友会,三天就对接成3个合作项目。有个做跨境电商的同学,直接在校友群里找到了荷兰的仓储合作伙伴。

不过要提醒的是,这个项目真不适合混文凭的人。去年有5个同学中途退学,都是工作太忙跟不上的。建议想报名的做好两点准备,1.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学习时间 2.提前练好英语presentation能力。

要说最意外的收获,是他们的实战模拟课。有次供应链管理课上,老师直接把宜家的真实订单数据拿来让我们优化,那堂课结束后,我们组方案被教授推荐给了合作企业。

这30万花得值不值要看个人需求。如果是想拓展国际视野、积累实战资源,确实物有所值。但要是单纯为了学历镀金,可能性价比不如国内项目。

花30万读马大MBA值不值

马斯特里赫特MBA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

一、马斯特里赫特MBA到底有啥不一样?

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MBA项目,在欧洲不算最出名,但特点很实在,小班授课、国际化比例高、多多动手。班里学生通常来自20多个国家,课堂讨论就像“迷你联合国”。教授不爱照本宣科,经常带着学生跑企业做项目,从阿姆斯特丹的金融公司到埃因霍温的科技园区,实操机会多。这种接地气的风格,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方向。

二、毕业生的三大主力行业

翻完近五年的就业报告,发现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,

1. 科技与创新,约35%的人进了跨国科技公司,比如荷兰本地的ASML(光刻机巨头)、飞利浦,也有去德国SAP、美国亚马逊的。有个2021届校友甚至自己拉团队在埃因霍温搞起了AI医疗初创,去年拿了200万欧元风投。

2. 可持续能源,荷兰人搞环保是认真的,壳牌、达孚这类能源企业常年招MBA。不少毕业生专攻碳中和方向,有哥们儿甚至转行去非洲搞太阳能电站,说是“比坐在办公室带劲”。

3. 咨询与金融服务,传统的MBA大户,不过马大的学生更倾向中小型精品咨询公司。一位在鹿特丹工作的学姐说,“大厂流程太僵化,小公司反而能快速接触核心项目。”

三、回国还是留在欧洲?七三开

约70%的毕业生选择先在欧洲积累经验。荷兰的“找工作签证”(Zoekjaar)帮了大忙——毕业能无条件留一年找工作。不少人靠这个跳板进了德法企业,尤其是汽车和工业领域。

剩下30%回国的,主要扎堆长三角、珠三角。有个2020年毕业的老兄,回国后没进大厂,反而在义乌做跨境电商,专攻欧洲小众品牌代理,去年营业额冲到了8000万。他说,“马大读书时攒的欧洲供应商资源,现在全用上了。”

四、薪资到底涨没涨?

根据校友匿名调查,

入学前平均年薪,€45,000(约35万人民币)

毕业第一年平均年薪,€68,000(约53万人民币)

五年后平均年薪,€110,000(约86万人民币)

不过也有例外——有位姐姐毕业后跑去摩洛哥开民宿,头两年亏得底朝天,第三年碰上网红打卡热,现在月入5万欧元。她笑着说,“MBA教的成本控制模型,算客房定价时居然派上用场了。”

五、校友们的大实话

“别指望读个MBA就能脱胎换骨。”2018届的Peter现在柏林带团队,他说关键是用好学校资源,“教授手里有行业人脉,同学里可能藏着未来合伙人。我们班有个巴西同学,现在是我公司南美市场的总代理。”

还有人吐槽,“班上40%的人中途改过职业方向,我原本做会计,现在管供应链——课堂案例里踩过的坑,比上班三年学的还实在。”

所以,马斯特里赫特MBA的性价比如何?看数据,找工作确实不愁;看实际发展,有人走阳关道,也有人闯独木桥。但有一点挺一致,在这地方待过的人,普遍敢折腾——毕竟天天和20多个国家的人吵架(讨论作业),想不练出点本事都难。

(注,文中涉及企业名称仅为举例,无商业合作关联;薪资数据为校友调研平均值,个案可能存在差异。)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