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欧洲工商管理学院mba > 报考常识

欧洲工商MBA值不值?“老江湖”实话实说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4-08 10:15:16 分享

收到不少读者私信,都在问欧洲工商管理学院(INSEAD)的MBA到底靠不靠谱。作为一个在法国校区读过书的"前学员",今天我就掰开揉碎跟大家唠唠。这学校最大的特色就是学制短——10个月就能拿证,但学费可不便宜,折合人民币得80万往上。不过说句公道话,他们的课程确实密集,早上8点到晚上8点的课表是常态,连周末都得赶小组作业。

重点说说校友资源吧,这是我最看重的部分。我们那届500多号人,来自68个国家,光这个国际化的圈子就值回票价。上周帮朋友对接东南亚市场,直接联系了新加坡校友会的负责人,三天就把当地渠道摸清了。就业方面确实吃香,麦肯锡、亚马逊这些大厂每年都来定点招聘,我们班有1/3的人进了咨询行业,起薪基本在100万人民币以上。

不过有两点得泼冷水,一是对工作经验要求高,平均入学年龄29岁;二是语言门槛严,虽然官网写着雅思7分,但实际录取的基本都在7.5以上。发现个新趋势,他们和国内清北复交搞了不少合作项目,想回国发展的可以重点看看这些双学位课程。

欧洲工商MBA值不值?过来人实话实说

欧洲工商MBA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

说到欧洲的商学院,很多人会想到“精英教育”“国际化”“高性价比”这些标签。尤其是欧洲工商管理学院(INSEAD)的MBA项目,常年霸榜全球前三,吸引着世界各地的职场人。那么,从这儿毕业的学生到底去了哪些行业?进了哪些公司?待遇又如何?咱们用真实数据来聊聊。

一、行业选择,金融、咨询仍是“顶流”

根据近三年的统计,欧洲工商MBA毕业生中,约35%的人选择进入咨询行业,麦肯锡、波士顿咨询、贝恩这“三大巨头”几乎每年都来校招,抢人架势十足。其次是金融行业,占比28%,投行、私募、风控岗位最热门,比如高盛、摩根大通这类国际大行。

不过,这几年有个趋势挺明显——科技行业“异军突起”。大约18%的毕业生去了谷歌、亚马逊、微软这类科技公司,岗位集中在战略规划、产品管理和商业拓展。尤其是那些有工程背景的学生,转行做科技公司产品经理的例子特别多。

二、就业地区,欧洲本土VS回国发展

很多人以为欧洲工商的毕业生会扎堆留在欧洲,其实不然。数据显示,约40%的亚洲学生(尤其是中国学生)毕业后选择回国,大部分去了上海、北京、深圳,进入本土互联网大厂(如腾讯、阿里)或外企的中国分部。

留在欧洲的毕业生里,伦敦、巴黎、法兰克福是三大热门城市。尤其是伦敦,作为老牌金融中心,投行和咨询公司岗位多,薪资也高。有意思的是,不少毕业生会先去中东(如迪拜)工作2-3年,攒够经验后再跳槽到欧美,毕竟那边税低,攒钱速度快。

三、薪资水平,毕业起薪“天花板”有多高?

钱的事儿永远是焦点。欧洲工商MBA毕业生的平均起薪在10万-12万欧元/年(约合人民币80万-95万),如果是进投行或顶级咨询公司,加上奖金可能冲到15万欧元。回国发展的同学,薪资会低一些,但平均也能拿到50万-70万人民币/年,尤其在新能源、医疗这些风口行业,谈薪空间更大。

不过要注意,薪资高低和个人背景强相关。比如之前做过投行的人,读完MBA后重返金融业,薪资涨幅可能高达50%;而跨行业转型的同学,初期薪资未必有太大优势,但长期看发展后劲足。

四、校友资源,找工作时的“隐形金钥匙”

欧洲工商的校友网络号称“全球最强之一”,毕业生分布在150多个国家。很多学生找工作靠的就是校友内推。举个例子,你想进某家法国奢侈品集团,很可能发现面试官就是比你早5届的师兄,聊几句法语或者对某个品牌的见解,offer就到手一半了。

还有些人会利用校友资源创业。比如几个不同届的毕业生合伙做跨境电商,一个懂供应链,一个擅长营销,再拉上搞技术的校友做IT支持,这种“混搭团队”成功率比单打独斗高得多。

五、小众选择,有人去非洲做公益,有人开餐馆

别看大多数人都奔着高薪行业去,其实每年都有“非典型”案例。比如有个德国毕业生跑到肯尼亚做太阳能创业,专攻农村供电;还有个法国女生回国开了家有机农场,用MBA学的供应链知识搞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直送模式。甚至有人跨界当网红,用短视频讲商业案例,粉丝蹭蹭涨。

这些例子虽然不多,但说明一件事,MBA给的不仅是求职跳板,更是一种“敢折腾”的底气。

整篇数据看下来,欧洲工商MBA的就业方向确实够广。无论是想冲高薪,还是找机会转型,甚至探索小众赛道,这块招牌都能给你搭个不错的台子。当然,最终唱什么戏,还得看自己怎么练功。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