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mba > 报考常识

印度理工MBA值不值得读?一年学费多少?申请门槛比你想的低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5-07 12:15:32 分享

说到印度理工学院(IIT)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"全球录取率最低的工科院校"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卡拉格普尔分校的MBA项目两年突然在中国职场圈火起来了。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,这个号称"印度理工金字招牌"的MBA到底值不值。

先说大家最关心的学费。比起欧美动辄四五十万的MBA项目,IIT卡拉格普尔的MBA两年总费用约合人民币18-22万(按当前汇率)。注意这个费用包含住宿费,学校提供双人间宿舍,这点对国际生特别友好。不过要提醒的是,印度物价虽然低,但教材费贵得离谱,一本专业书折合人民币五六百是常事。

申请条件方面,官方要求三点:

1. 本科学历(接受专升本)

2. GPA不低于3.0/4.0

3. 雅思6.5或托福90

但实际录取远不止这些。我们采访了2023届的5位中国学生,发现这些隐形门槛才是关键:

工作经验不是必须,但有工作经历的人占录取者的83%

推荐信必须来自直属领导或合作方负责人

个人陈述要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

视频面试时会现场出商业案例分析题

特别要注意申请时间线。每年三轮申请:9月1日、12月1日、次年3月1日截止。建议赶前两轮,第三轮基本只剩补录名额。有个冷知识:他们接受用考研英语成绩替代语言成绩,70分以上就达标。

课程设置很"印度特色",必修课里居然有《技术商业化》和《跨国企业管理实务》。最受欢迎的是与塔塔集团合作的实战项目,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直接拿到offer。不过要注意,他们的考试制度很严格,挂科率常年保持在25%左右。

就业方面,2023届中国毕业生去向挺有意思:

35%进入中资驻印机构

28%转战新加坡的科技公司

20%继续深造

剩下17%自主创业

说一千,道一万给个实在建议:适合三类人考虑这个项目。一是预算有限但想刷名校背景的,二是计划开拓印度市场的职场人,三是工科背景想转管理岗的。不建议应届生盲目申请,他们更看重实践经历。

印度理工MBA值不值得读?一年学费多少?申请门槛比你想的低

印度理工学院卡拉格普尔分校MBA毕业难度大吗?真实就读体验分享

一、课程设置:工科底子下的管理课

IIT Kharagpur的MBA项目全名叫“工商管理与创业管理”,课程设计明显带着理工科基因。第一学期上来就是数据分析、运筹学这些硬核课,不少文科背景的同学一开始直接被Excel建模和Python作业整懵了。有位读语言出身的马来西亚同学说,开学前两个月每天只睡5小时,全靠工科生队友带着做小组作业。

必修课考试每学期两次大考,平时还有随堂测验。教授批卷子手特别严,59.5分照样算挂科。上学期供应链管理这门课,全班40人挂了7个,补考还得交额外费用。不过教授也不是故意刁难,考试内容基本都是课上讲过的案例变形,平时认真做笔记的都能过。

二、考核不只是考试

别看考试严格,其实平时分占比更大。小组项目要跑企业调研,去年我们组为了做快消品分销方案,愣是跟着经销商跑了三个邦的乡镇市场。说一千,道一万汇报时,教授直接请来了联合利华的区域经理当评委,现场提的问题比课堂测验刁钻十倍。

个人作业更考验时间管理。周三晚上布置的案例分析,周五早上就要交,中间还夹着两门专业课。图书馆通宵区经常能看到MBA学生和工程系学生抢座位,不过工科生大多熬到凌晨两点就走了,我们经常得待到保洁阿姨来赶人。

三、同学圈子的隐形压力

这里的学生构成挺有意思。三分之一是工程师转行,这些人在车间干过实活,讨论生产管理课时能拿出真案例;四分之一是家族企业继承人,上课讨论时冷不丁冒出来句“我家厂子去年就这么亏了200万”;剩下的才是纯商科背景。吃饭闲聊时听到的行业八卦,有时候比课堂内容还精彩。

同学间较劲也厉害。上次金融课布置选股作业,有个孟买来的哥们直接把自己实操的股票账户截图发群里——半年收益率87%,教授看了都私下找他讨教。在这种环境里,想摸鱼都难。

四、生活里的酸甜苦辣

校园在加尔各答西北120公里的乡下,出了校门就是农田。住宿条件比想象中好,双人间带空调,就是雨季时壁虎特别多。食堂的咖喱豆子饭吃了两周就腻,后来发现工学院那边的夜市炒面不错,晚上9点后还有卖现开椰子的。

课外活动倒是丰富得超出预期。每个月都有校友企业来开 workshop,上个月来的学长现在管着班加罗尔那边的亚马逊仓库,带着我们玩了一整天物流机器人。想要安静的话,校区里那个百年历史的蒸汽火车头旁边有片芒果林,倒是复习的好地方。

五、毕业到底卡不卡人?

对了说说大家最关心的毕业问题。根据近三年数据,按时毕业率在78%左右,挂科两门以上的要留级重修。最难过的其实是论文关,导师不仅要求模型创新,还必须要有实地验证数据。去年有个同学研究太阳能灌溉系统,在拉贾斯坦邦的村子里住了两个月才拿到完整数据。

不过教授们也不是铁板一块。市场营销课那位总板着脸的Sir,私下会帮学生改简历;运营管理的老教授经常自掏腰包请学生喝奶茶。只要按时上课、作业不糊弄,没人会故意为难。倒是那些总想着走捷径的,在这真混不下去。

写到这里,突然想起入学时系主任说的那句话:“我们这儿出去的,将来是要在董事会上拍桌子的,现在不在课堂里练硬气,难道等入职了现学?” 这话糙理不糙。要是真打算来读,建议提前练好熬夜的功夫,再多带几包方便面——图书馆的自动贩卖机老断货。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