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特雅大学MBA“防坑”门道:必修课这四类人慎选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5-13 09:27:37 分享
在后台收到很多私信问马来西亚思特雅大学MBA课程值不值得读,尤其是对在职人士来说,必修课到底会不会耽误工作。今天我就以“上岸人”的身份,掰开揉碎了给大家讲讲这里的门道。
先说课程设置,和国内MBA最大的不同就是"宽进严出"。别看入学门槛不算高,但想混日子拿文凭的趁早打消念头。周三晚上的《战略管理》直播课必须真人出镜签到,周末还要完成3-4小时的案例分析报告。我隔壁工位的张姐去年就因为两次作业查重不过关,硬是重修了半学期。
重点说说哪些人真不适合这个项目:第一类是想混学历的职场老油条,这里的查课系统比机场安检还严;第二类是英语四级都没过的,虽然官网写着中文授课,但30%的教材和作业都是全英文;第三类是企业基层员工,课程偏重高管视角的战略决策,实操案例都是千万级项目;第四类就是工作强度996的,每学期末都有为期两周的线下集中授课,人在手术台上都得请假那种。
不过对中小企业主来说这项目是真香。我认识开连锁餐饮的老王,去年修完《创新商业模式》课后,把外卖业务和社区团购打通,单月流水直接翻倍。更实在的是学费,全部读完不到8万块,还不用脱产,比国内动辄20万的EMBA划算太多。
这里提醒下想申请的伙伴:3月份刚更新的招生政策,现在要提供近3年的工作证明原件。去年毕业的小李就栽在这点上,临时找前公司补材料差点错过注册时间。建议提前准备好学历认证、工作证明、推荐信三件套,别等对了关头手忙脚乱。
思特雅大学MBA申请被拒的三大常见原因
一、材料准备“缺斤少两”
很多人觉得MBA申请就是填表、交成绩单,其实细节决定成败。比如个人陈述(PS)套用模板,通篇都是“我热爱学习”“希望提升管理能力”这类空话,完全没体现个人特色。学校想看到的,是你为什么选择思特雅?过去的项目经验如何与课程结合?未来职业规划是否清晰?
再比如推荐信,随便找个领导签字了事,内容泛泛而谈“工作认真负责”,远不如具体描述你带领团队完成某项目的细节有说服力。漏交在职证明、翻译件未公证等低级错误,也会直接让审核老师质疑你的态度。
建议: 材料宁可多花两周打磨,也别赶时间凑数。尤其是PS,建议先列个人经历亮点,再结合思特雅课程特色找关联点。
二、工作经历“撑不起野心”
思特雅MBA多多动手经验,尤其偏好有管理经验或项目主导经历的申请者。不少人误以为“工作年限够长就行”,结果工作5年还在基础岗位,或频繁跳槽缺乏连贯性,容易让学校觉得你的职业规划不明确。
还有一种情况是工作内容与MBA方向不匹配。比如一直从事技术岗位,突然转申金融方向的MBA,但材料里又没体现相关学习或实践经历,学校自然会担心你的转型可行性。
建议: 如果工作经历单薄,可以提前积累相关经验。比如参与公司跨部门项目、考取行业证书(如PMP、CFA一级),或在申请前调整到管理岗半年以上,用实际动作证明你的准备。
三、语言成绩“压线过”
思特雅对英语成绩有明确要求,比如雅思6.0或托福80分。但有人觉得“达标就行”,刚好卡着最低分申请。实际上,同期申请者中不乏雅思7分以上的竞争者,尤其是热门方向(如国际商务、战略管理),语言分数高的候选人明显更占优势。
更隐蔽的问题是“单项短板”。比如总分6.5,但写作只有5.5,而MBA课程需要大量案例分析、报告撰写,写作能力不足会让审核方怀疑你的学术适应性。
建议: 别把语言考试当成任务,而是提前训练实用能力。平时多读英文商业案例,尝试用英语写工作邮件或项目个人觉得,既能提分,也能为后续学习打基础。
说一千,道一万想提醒大家:被拒不代表不够优秀,可能是方向或策略的问题。对照这三个常见原因,重新梳理自己的优势,针对性补足短板,下一次申请的成功率会大大提升。
上一篇: 30岁读MBA晚不晚?思特雅大学学费和申请条件全解答
下一篇: 没有了!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