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萨班奇大学mba > 报考常识

萨班奇大学MBA值不值得读?这五类人最适合,附真实学费清单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5-03 11:43:21 分享

有学员发来私信:"老师,我在网上看到萨班奇大学MBA学费比国内贵一倍,这个文凭到底有没有含金量?"这个问题问得实在。作为从业8年的在职教育咨询师,我接触过37位萨班奇MBA毕业生,今天就给大家掰开了揉碎了说。

先看三个硬指标:

1. 学历认证方面:该校学位证书可在留服中心做认证,这点和国内双证硕士效力等同。去年经手案例中,有学员用这个文凭成功通过某央企的硕士学历审查。

2. 课程设置特色:核心课采用哈佛商学院案例库,每学期设置6-8次跨国小组作业。往期学员反馈,最实用的是《全球化战略决策》这门课,直接引用特斯拉上海工厂的真实运营数据。

3. 校友资源分布:根据校方最新数据,中国校友会现有成员826人,其中73%任职于外企或上市公司。去年9月校友会上,我亲眼见到某新能源车企HR总监当场收了12份简历。

但要注意三个坑:

• 语言门槛:虽然是中文授课,但小组作业需要用英文撰写报告。去年有位做传统制造的学员,就因英语写作吃力差点挂科。

• 时间成本:每月集中授课4天,加上作业时间,相当于全年要多付出600小时。建议工作特别忙的慎选。

• 费用明细:除了28.8万基础学费,还有3.2万海外研学模块(可选),毕业论文指导费另计8000元。

最适合的五类人:

1. 外贸公司中层管理者(需要国际视野)

2. 准备转型跨国企业的技术骨干

3. 家族企业接班人(特别是涉及跨境业务)

4. 外企HR部门负责人

5. 35岁以上想突破晋升瓶颈的职场人

去年带过的学员小王就是个典型例子。他在汽车零部件企业做生产经理,读完MBA后成功竞聘亚太区运营总监,薪资翻了1.8倍。但他说最值钱的不是文凭,而是学会了用全球视角看问题。

萨班奇大学MBA值不值得读?这五类人最适合,附真实学费清单

工作十年读MBA,我对了悔的三件事

一、选校时太“虚荣”,没想明白自己要啥

当年选学校,我和大多数人一样,盯着排名和名气不放。觉得“名校光环”能镇住人,简历上多一行字就值回票价。结果进了某985的MBA班才发现,课程设置偏理论,老师讲课像念PPT,和我想学的实战管理差了十万八千里。

隔壁班的老李选了本地一所普通高校的MBA,人家课程直接对接本地龙头企业,老师带着做项目谈合作,毕业前就被合作方挖走了。现在想想,选学校就跟买鞋似的——合脚比牌子重要。要是能重来,我肯定先摸清自己的需求:是想混圈子、学技能,还是拿文凭?再按需求挑学校,绝对不跟风。

二、把同学当“人脉”,没当“兄弟”

刚开学那会儿,我天天忙着加微信、换名片,饭局上抢着敬酒,生怕漏掉一个“潜在资源”。结果毕业时攒了500多个联系人,真遇到事儿能半夜打电话的,一只手数得过来。

班上有个搞餐饮的小王,人家从来不搞虚的。谁电脑坏了帮着修,小组作业主动扛大梁,去年他新店开业,全班去了二十多号人捧场。现在我才咂摸出味儿:人脉不是攒出来的,是处出来的。MBA班里藏龙卧虎不假,但把同学处成过命交情,比收集名片管用一百倍。

三、光顾着考试,没把知识“腌入味”

那会儿为了拿高分,我拼命背模型、记公式,科科成绩A+。等到回归职场,老板让我优化部门流程,我搬出课本里的“六西格玛”,结果被同事怼:“你这套理论在我们这儿根本跑不通!”

后来观察同班的刘姐,人家上课从来不记笔记,就爱逮着老师问:“这个案例放我们纺织厂该怎么改?”毕业时她带着一套改造成本压缩方案回公司,第二年升了副总。现在才明白,学管理不是背题库,得把知识像老坛酸菜似的,泡在自己的行业里发酵,才能腌出真本事。

写到这里,想起开学第一天院长说的话:“读MBA就像炒菜——火候、食材、手艺,少一样都出不了味儿。”当初要是有人早点敲醒我,可能这锅菜还能更香点儿。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