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黎巴嫩美国大学mba > 报考常识

黎巴嫩美国大学MBA申请避坑三点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3-11 15:17:27 分享

最近收到很多私信问黎巴嫩美国大学MBA到底怎么申请,作为去年刚拿到offer的过来人,说点大实话。这所学校对国内学生来说确实小众,但申请流程比想象中简单得多,关键要避开三个常见误区。

第一坑:语言成绩只看分数。学校官网写着雅思6.5就能申请,但实际录取时会看单项分。去年有个朋友总分7分,写作5.5直接被拒。建议口语和写作至少6分,特别是打算读市场营销方向的同学。

第二坑:工作证明随便开。他们要求3年以上管理经验,重点看职务内容而非岗位名称。建议在推荐信里具体说明带过多少人的团队,做过什么项目,千万别用模板化的"工作认真负责"这类套话。

第三坑:文书强调个人成就。这里的招生官更看重团队协作案例,去年我写了带5人小组完成跨国项目,面试时被追问了三次细节。建议准备23个具体案例,重点描述解决问题的过程。

学费方面分两种模式:全程在贝鲁特校区读约合28万人民币,线上+线下混合制便宜4万左右。特别注意每年3月和10月两批申请,现在准备材料刚好赶上10月批次。

黎巴嫩美国大学MBA申请避坑三点

黎巴嫩美国大学MBA真实就读体验

【黎巴嫩美国大学MBA真实就读体验】想听点大实话吗?我来聊聊

最近好多朋友私信问我黎巴嫩美国大学(LAU)的MBA到底值不值得读,作为去年刚毕业的老学长,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跟大家唠唠真实情况。别信网上那些官话套话,咱就聊点接地气的。

1. 上课像开国际会议

我们班28个人来自19个国家,上课就跟联合国开会似的。记得有次讨论中东电商案例,沙特同学直接掏出手机展示当地网红带货视频,黎巴嫩本地同学补充物流潜规则,中国留学生当场算账对比国内成本。教授干脆把PPT一关,说:"这比我的教案生动多了!"这种跨文化碰撞天天都在发生,逼着你不自觉拓宽视野。

2. 教授都是实战派

教战略管理的教授白天是咨询公司合伙人,晚上来上课直接拿当天客户案例当教材。有次讲到危机公关,他突然掏出手机:"来,这个药企半小时前刚爆出质检问题,现在你们是公关团队,45分钟给我方案。"全班瞬间进入战斗状态,那堂课的小组方案后来真被企业采用了,还给我们发了感谢邮件。

3. 作业能当创业攻略

别以为作业就是写论文,我们有个持续整学期的"生存游戏"——每人虚拟创业,每周根据实时经济数据调整策略。我选的餐饮项目赶上黎巴嫩货币暴跌,原本的进口食材方案直接崩盘,连夜改方案做本地食材升级,最后居然拿了全班最高分。这份作业后来真成了我朋友开咖啡馆的蓝本。

4. 校园在山海之间

贝鲁特校区建在海边悬崖上,图书馆落地窗正对地中海。赶论文的深夜,听着浪声喝阿拉伯咖啡成了标配。更绝的是学生卡能免费进全市27家合作咖啡馆,同学们戏称这是"游击办公福利"。

5. 实习藏着隐形福利

学校合作的实习企业很实在,我去的初创科技公司直接让实习生参与核心项目。老板有句话印象深刻:"别把你们当学生,就当拿工资的试错员。"三个月居然真让我们把客户留存率搞高了15%,这段经历后来成了我找工作时的王牌案例。

6. 物价波动生存术

这里的生活能治好人所有的矫情。由于经济波动,超市价签每周都变。同学们自发搞了个比价群,哪家加油站降价、哪个菜市场洋葱打折实时更新。有次为了买便宜三成的鸡肉,我们五个不同国家的人拼车杀到郊外批发市场,跟商贩砍价时竟然用上了课堂学的谈判技巧。

给后来者的干货建议:

提前练好英语吵架能力(课堂辩论是真刀真枪)

多带转换插头(这里的插座制式能凑出七国联军)

学会用阿拉伯语砍价(市场大妈对说本地话的留学生有隐藏折扣)

囤点中国调料(老干妈能换三个本地同学帮忙搬家)

在这读书就像参加现实版商业荒野求生,没有标准答案,但回头看看,那些手忙脚乱的日子,反倒长出了真本事。教学楼走廊贴着句阿拉伯谚语:"风暴教人调整船帆",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。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