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类
当前位置: 免联考国际mba > mba院校库 > 共生国际大学mba > 报考常识

共生国际MBA申请条件,学费要多少?
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3-18 11:47:10 分享

"想报共生国际MBA需要什么资格?学费贵不贵?"作为“上岸人”,今天就跟大家唠唠真实情况。

一、申请条件三核心

1. 学历门槛,本科毕业满3年(专升本也行),专科需要5年以上管理经验。去年有个大专学历的学员,凭借8年项目经理经验成功入学。

2. 工作背景,更看重实际管理经验而非职位高低。比如某学员虽是部门主管,但主导过3个百万级项目,比空有总监头衔的申请者更有优势。

3. 语言要求,接受多邻国105分/托福79/雅思6.0,比传统高校灵活。今年新增中文授课班次,对语言成绩要求更宽松。

二、费用明细表

总费用23.8万包含,

核心课程,18.5万(可分三期缴纳)

实践项目,3万(海外企业参访可选)

论文指导,2.3万

特别提示,早鸟优惠最高减2万,校友推荐再减8000。建议提前1年关注官网动态,去年有位学员叠加优惠省了2.8万。

三、避坑攻略

1. 材料准备,推荐信要体现具体管理案例,比如"带领10人团队完成某项目"比"工作认真"更有说服力

2. 面试重点,考官爱问"如何处理团队冲突",提前准备3个真实案例

3. 时间规划,从申请到入学平均需5个月,建议提前考语言成绩

别忘了,今年新增AI方向选修课,对科技行业从业者是加分项。如果工作背景偏传统行业,建议在申请材料中体现数字化转型经验。

2024共生国际MBA申请条件,学费要多少?

在职MBA如何平衡工作与学习?真实经验分享

边工作边读MBA的人,最怕别人问,“你哪来的时间?”其实时间就像海绵,挤一挤总能出水,但关键不是“硬挤”,而是把时间用得聪明。今天分享几个接地气的实操方法,都是“上岸人”踩过坑后个人觉得的干货。

1. 挤时间不是硬道理,高效才是关键

很多人一提到时间管理,就想着早起熬夜,最后身体扛不住,工作和学习两头垮。其实重点不是“延长学习时长”,而是“提升学习效率”。

早起半小时,比熬夜两小时管用

尝试把刷手机的时间换成早起。比如提前半小时起床,用清醒的头脑看课程资料或整理笔记,效果比下班后拖着疲惫身体硬扛好得多。

通勤时间别浪费

地铁上、午休前,用15分钟听课程音频或复盘前一天的内容。别小看碎片时间,一个月下来能多出十几个小时的学习量。

周末“分段式学习”

别把周末一整天都押给学习,容易产生抵触情绪。可以上午工作处理杂事,下午集中2-3小时啃难点,晚上留时间放松。有张有弛,反而记得更牢。

2. 别把学习当任务,找到“顺手”的方法

读MBA最忌讳的就是“为了学而学”。很多课程内容其实能直接用到工作上,反过来,工作里的实际问题也能当案例搬到课堂。

用工作场景“偷师”

比如今天学了市场营销模型,第二天就试试用这个模型分析公司的项目。实践后带着问题去和教授讨论,知识点立马就活了。

笔记只记“能用上的”

别把老师讲的每句话都抄下来,重点记三个东西,

1. 这个理论解决什么问题?

2. 我能用在手头哪个项目里?

3. 和之前学的知识有什么关联?

这样整理出的笔记,考前复习也轻松。

组队学习别客气

遇到需要小组作业的课程,主动拉上同行业的同学。既能互相蹭行业经验,又能把作业成果直接转化成工作汇报材料,一举两得。

3. 学会和公司“打配合”

别默默当“时间管理刺客”,适当让领导知道你在进修,反而可能争取到支持。

挑对时机沟通

比如做完一个项目后,找领导聊聊,“最近在学战略管理的课,下次类似的项目我想试试用新方法落地。”大部分领导愿意看到员工主动提升。

合理“蹭”资源

有些公司有教育补贴或弹性工作时间,入职时没注意的政策,这时候可以翻出来看看。甚至可以把课程中的方案拿来做内部培训素材,既完成作业又刷了存在感。

关键时刻敢取舍

遇到公司忙季和考试周撞车,提前两周协调,把工作进度往前赶,或者用调休换两天复习时间。别等到最后关头才手忙脚乱。

4. 生活不是单选题,放松也是正经事

见过太多人为了MBA放弃社交、健身,结果半年后状态全崩。记住,休息不好的人,不可能同时做好两件事。

每周固定“放空时间”

哪怕再忙,周六晚上留2小时彻底放松——看剧、打游戏、约朋友吃饭都行。暂时清空大脑,才能持续发力。

运动不一定要去健身房

工作间隙做5分钟拉伸,上下楼改爬楼梯,既能活动身体,也能给大脑换个频道。

家人朋友别冷落

提前和他们打预防针,“最近三个月考试多,可能陪你们的时间少。”但逢年过节该有的仪式感不能省,一句“最近辛苦你们了”比礼物更重要。

最后说句大实话,读在职MBA没有“完美平衡”,只有“动态调整”。今天工作多就少学点,明天任务轻就多补两小时。关键是把学习和工作拧成一股绳,让两者互相借力,而不是彼此较劲。

相关文章
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