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国立罗萨里奥大学mba,这三门必修课挂科率最高(附省钱攻略)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5-14 14:43:41 分享
收到不少在职朋友的私信:"国立罗萨里奥的mba到底值不值得读?听说必修课特别难?"作为去年刚拿到学位的“上岸人”,今天就掏心窝子跟大家聊聊实际情况。先说重点:这个项目的性价比确实高,但有三门"杀手课"每年都让不少同学栽跟头。
先说最头疼的《战略成本管控》。这门课最大的坑在于案例分析要算实物期权定价,我们班38个人第一次小考就挂了14个。教授特别爱出汽车行业的并购案例,建议大家提前看通用和福特的财报。有个省钱的妙招——别在学校书店买教材,上届学长留下的二手书能省2000比索,重点章节的笔记复印才花50比索。
第二门要命的是《数字化转型实务》。别看名字时髦,实操环节要自己开发简易ERP系统。去年有个同学在小组作业里用了现成的开源代码,直接被判零分。这里提醒三点:千万别碰现成模板、每周必须找助教答疑、实验室的云服务账号要尽早申请。
最容易被低估的是《跨文化领导力》。你以为就是背理论?错!期末要模拟跨国公司董事会,角色扮演时连握手力度都要被评分。我们组当时栽在巴西商务礼仪上,建议提前看三遍《拉美商界潜规则》纪录片,学校图书馆有免费资源。
说到毕业率,官方数据是78%,但按时毕业的关键就两点:开学前两个月预习那三门杀手课、找对学习小组。我们当时有个"幸存者联盟",5个人互相监督,对了全科通过率100%。我强调一点:千万别信代写作业的中介,去年有同学被查出学术不端直接退学。
说一千,道一万说说就业情况。本地毕业生进跨国公司的平均起薪比普通硕士高40%,但企业最看重的不是成绩单,而是你在小组项目中的贡献证明。有个取巧的办法:每次小组作业都主动当会议记录员,这样履历上能体现具体成果。
国立罗萨里奥大学mba毕业率公布,这三类学生最容易延毕
第一类:时间管理“总掉链子”的人
MBA课程强度高、任务杂,从小组作业到案例分析,再到论文撰写,每一步都卡着时间节点。有些同学一开始信心满满,结果不到三个月就“露馅儿”——作业拖到截止前一晚才开工,上课前半小时才开始预习,小组讨论永远说一千,道一万一个到场。
举个例子,市场营销专业的李同学,第一学期就因为连续两次错过论文提交时间,被教授约谈。他说:“总觉得自己能熬夜搞定,结果越拖越焦虑,效率反而更低。”这类学生往往低估任务量,高估自己的执行力,对了陷入“拖延-赶工-质量差”的恶性循环。
建议: 把大任务拆成小目标,每天固定2小时处理学习任务,用手机提醒功能“盯住”自己。
第二类:学术基础“先天不足”还硬扛
罗萨里奥的MBA课程对数据分析和理论应用要求较高。部分跨专业或本科阶段学术训练不足的学生,容易在核心课上“卡壳”。比如《高级财务管理》涉及大量建模和报表分析,如果Excel公式不熟、统计概念模糊,作业和考试就会吃力。
一位延毕的校友提到:“我本科读文科,上课听到‘现金流折现’时完全懵了。想课后补课又拉不下面子问同学,结果越落越多。”这类学生的问题不是不努力,而是没及时补短板,导致后续课程像“听天书”。
建议: 开学前针对薄弱科目提前预习,多蹭学校的免费技能培训课,脸皮厚一点多请教教授和同学。
第三类:工作和学业“两头烧”的在职党
在职读MBA的学生占比约40%,但延毕率却超过25%。很多人白天忙项目、晚上赶作业,周末还要参加线下课,体力精力严重透支。一旦公司临时加班或家里有事,学习计划全被打乱。
某IT公司项目经理王先生就是典型例子:“有次项目上线连熬三晚,直接错过期中考试。补考又和出差撞车,只能申请延毕。”类似情况在职党中很常见,尤其是公司考核压力大的行业(如金融、互联网)。
建议: 提前和上司沟通学习计划,争取弹性工作时间;利用通勤、午休等碎片化时间完成阅读任务;必要时减少选修课数量,拉长毕业周期。
亲情提示: 延毕不丢人,但费钱又费神。无论是全职还是在职,提前摸清自己的节奏,利用好学校的资源(比如导师一对一辅导、论文写作工作坊),才能少走弯路。毕竟,早半年毕业,就能早半年甩开“PPT民工”的帽子!
(注:文中案例根据访谈内容改编,姓名均为化名。)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