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外区别
来源:免联考国际mba 2025-03-01 14:58:51 分享
很多学生和家长在了解中外合作办学时,会听到“计划内”和“计划外”两种类型,但搞不清具体区别。本文个人觉得清楚两者的核心差异。
一、招生方式不同
计划内招生属于高考统招范畴,学生必须参加高考,填报志愿时选择合作办学项目。录取分数线通常比普通专业略低,但也要达到学校的最低要求。
计划外招生不通过高考系统录取,由合作的外方学校或机构自主招生。学生提交高中成绩、语言成绩等材料申请,部分项目需参加校内考试。
二、学历认证区别
计划内项目毕业后拿中外两所学校的学位证书,中方毕业证注明“中外合作办学”字样。学历受中国教育部认可,学信网可查。
计划外项目通常只发外方学校的学位证书,部分项目能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,但国内用人单位可能不熟悉这类学历。有些计划外项目属于非学历教育,只发结业证。
三、学费差距大
计划内项目学费一般在每年2万到10万元,部分公办院校有财政补贴。
计划外项目学费普遍更高,每年8万到20万元不等,部分需要额外支付出国期间的住宿、生活费用。
四、教学形式差异
计划内项目大部分时间在国内上课,外教授课比例约30%50%,部分课程采用国外教材。学生可选择“4+0”模式全程不出国,或“2+2”“3+1”模式后两年出国。
计划外项目通常强制要求出国学习,有些项目甚至必须完成海外课程才能毕业。教学完全采用国外模式,英语授课比例超过80%。
五、适合人群不同
计划内适合高考成绩达标、想降低留学成本的家庭。学生既保留国内大学学籍,又能体验国际化教育,考研考公不受影响。
计划外适合高考成绩未达线但英语较好、有明确出国规划的学生。部分项目可作为跳板,后续申请海外硕士更有优势。
六、毕业去向区别
计划内毕业生可用国内学历直接就业,也可用外方学位申请国外研究生。部分企业会优先考虑这类双背景人才。
计划外毕业生更多选择出国深造,若想在国内就业,需提前确认学历认证情况。外企或涉外岗位对这类学历接受度较高。
选择时务必查清项目是否在教育部涉外监管网备案。计划内项目有招生代码,填报志愿时可查;计划外项目需核实中外双方院校官网的合作公示。
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外区别是什么
中外合作办学分为“计划内”和“计划外”两种类型,两者的核心区别在于招生方式、学历认证、费用成本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。以下直接展开说明。
1. 招生方式不同
计划内项目由教育部批准,纳入国家统招计划,学生必须通过高考填报志愿录取,且高考分数需达到合作院校的要求。这类项目在招生简章中会明确标注“统招”或“计划内”字样。
计划外项目属于自主招生,不占用高考名额,学生通过合作院校的自主考试(如英语笔试、面试)或申请制入学。部分计划外项目也接受国际课程成绩(如ALevel、SAT)。
2. 学历认证结果不同
计划内学生完成学业后,可同时获得国内大学和国外合作院校的毕业证、学位证(即“双证”),学历受中国教育部认可,学信网可查。
计划外学生通常只能拿到国外院校的学位证,国内不发放毕业证。若国外院校受教育部认可,学生需通过“中留服认证”才能在国内使用该学历。
3. 费用成本差异大
计划内项目的学费相对较低,一般在每年2万到10万元人民币之间,部分项目还能申请国家奖学金或补贴。
计划外项目的学费较高,多数在每年8万到20万元人民币,且可能需要额外支付出国期间的住宿、签证等费用。
4. 课程设置与教学语言
计划内项目更偏向国内教学模式,部分课程由国内教师授课,使用中文教材,同时穿插外教课程。学生可选择全程在国内学习,或后期出国交换。
计划外项目通常采用全英文授课,教材、师资均来自国外合作院校,课程内容与国外本校同步。多数项目要求学生后期必须出国完成学业。
5. 就业与升学方向
计划内毕业生拥有国内毕业证,适合直接在国内就业、考公务员或考研。部分单位对“双证”认可度更高。
计划外毕业生主要依靠国外学位证,适合申请海外研究生或进入外企、国际化企业工作。若未通过中留服认证,国内部分事业单位可能受限。
6. 适合人群不同
计划内适合高考成绩达标、预算有限,且希望保留国内升学就业选项的学生。
计划外适合高考未发挥理想、语言能力强、明确计划出国深造或进入国际化赛道的学生。
如果对选择有疑问,可直接查看项目是否在教育部“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”公示,或咨询院校招生办确认类型。
中外合作办学计划内外区别在哪
很多人想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,但搞不清“计划内”和“计划外”到底有什么区别。今天个人觉得清楚两者的核心差异,看完你就知道怎么选了。
第一关:学历认证方式不同
计划内项目是经过教育部批准的正规项目,学生毕业拿到的外国文凭能直接通过教育部认证。比如上海纽约大学、西交利物浦这类学校,学生毕业证和学位证都是受国内认可的。
计划外项目属于校际自主合作,文凭需要单独做认证。比如有些大学和国外院校合作开设的“2+2课程”,毕业后必须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交材料审核,存在认证失败的风险。
第二关:招生方式不一样
计划内项目必须通过高考统招录取,学生的高考成绩要达到学校规定分数线。招生代码能在省考试院公布的目录里查到,属于正规统招批次。
计划外项目采取自主招生,不参考高考分数。很多学校会组织英语测试或面试,高中毕业证齐全就能申请,相当于给分数不够的学生开了条特殊通道。
第三关:学费差距明显
计划内项目虽然比普通专业贵,但价格相对透明。国内重点大学的合作办学专业,每年学费普遍在510万区间。
计划外项目收费高得多,特别是对接英美高校的课程班,每年学费基本在15万以上。有些项目还要额外收取教材费、出国服务费等杂项开支。
第四关:课程设置区别大
计划内项目必须开设思政、体育等国内必修课,外语授课比例一般在30%70%之间。比如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,专业课用英文教学,但公共课还是中文授课。
计划外项目完全采用国外课程体系,教材、考试标准都和国外合作院校同步。部分项目甚至要求全员住国际学生公寓,营造全外语生活环境。
第五关:升学路径分化
计划内毕业生既能用国内大学文凭考研考公,也能用国外文凭申请留学。比如昆山杜克大学的学生,既能参加国内研究生考试,又能直接申请海外名校。
计划外学生基本只能选择出国深造。很多项目本身就是“国内语言培训+国外学位”模式,学生读完前两年必须转到国外院校才能拿到学位。
选计划内还是计划外,关键看你的高考分数和未来规划。分数够统招线且想保留国内升学机会的选计划内,分数不够但确定要出国的可以考虑计划外。无论是哪种选择,一定要上教育部涉外监管网查证项目是否备案,避免读到野鸡项目。
计划内的中外合作办学
什么是计划内的中外合作办学?
计划内的中外合作办学,简单说就是经过国家教育部批准、纳入高考统招计划的合作项目。这类项目由国内大学和国外高校联合办学,学生通过高考填报志愿被录取后,完成学业可同时获得国内外的学历或学位证书。
计划内和计划外有什么区别?
最大的区别在于招生方式。计划内项目必须通过高考招生,学生的高考成绩是录取的核心依据,毕业后学历受国家认可;计划外项目不通过高考,可能采用自主招生,部分项目学历可能存在认证风险。
为什么选择计划内中外合作办学?
1. 双学位优势:学生完成学业后,通常能拿到国内毕业证、学位证,以及国外合作院校的学位证。
2. 费用更低:相比直接出国留学,这类项目学费通常是国外学费的1/3到1/2,且部分项目还有奖学金。
3. 语言环境:课程多采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,学生能提前适应国际化教育模式。
4. 升学跳板:许多项目与国外名校有衔接协议,毕业后申请海外硕士更具竞争力。
怎么申请这类项目?
1. 高考填报:在高考志愿填报时,找到“中外合作办学”专业代码,按分数要求填报。
2. 查看招生章程:部分项目可能要求英语单科成绩(如不低于110分)或参加校方面试。
3. 确认认证信息:报考前登录教育部“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”,查证项目是否在备案名单内。
毕业后学历国家认吗?
只要是通过高考统招录取的计划内项目,且完成学业要求,学生获得的国内毕业证、学位证与普通专业完全相同;国外学位证书可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,效力等同于国内学历。
哪些人适合这类项目?
高考分数在一本线上下,想进更好学校的学生
未来有出国深造计划,但经济条件有限的家庭
希望接受国际化教育,同时保留国内就业优势的学生
如何避免踩坑?
1. 认准“计划内”身份:凡是通过高考招生的项目,在各省教育考试院官网会明确标注。
2. 核实国外合作院校:部分项目合作的国外院校排名较低,建议提前查询QS、泰晤士等权威榜单。
3. 关注培养方案:部分项目后几年需出国完成,需提前了解签证、费用等细节。
国内有哪些靠谱项目?
例如:上海纽约大学、西交利物浦大学、中国人民大学中法学院等。具体可参考教育部每年公布的“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名单”,选择与自身分数、兴趣匹配的院校和专业。
计划内的中外合作办学为考生提供了“不出国的留学”机会,但选择时务必擦亮眼睛,优先选择办学时间长、口碑好的项目。想了解更多细节,可直接访问目标院校官网或拨打招生办电话咨询。
上一篇: 中外合作办学硕士有哪些学校
下一篇: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
Copyright © 2025 国际MBA招生网 版权所有
辽ICP备2022001038号-3